“我們要判斷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把握新機遇,不斷堅持推動建筑行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敝袊鴩H貿易促進委員會建設行業分會會長李禮平說。
5月30日,一場以“炬光前行”為主題的“2023年中國上市房地產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上市房企綜合競爭力研究報告發布會”在北京成功舉行。期間,李禮平抽空接受中國房地產報社記者專訪,分享他與建筑業“結緣”四十年的經歷與感受。
中國房地產報:你一直深耕建筑業,怎么看行業的發展變化?
李禮平:我是1982年開始與建筑業“結緣”的,從業四十多年來,是行業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整個建筑業的規模小,采取的是大兵團作戰式的組織生產方式,管理效率與日、德等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建筑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逐漸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建筑模塊化和裝配式建筑大幅提高了效率和產能。與房地產行業一樣,建筑業占GDP的比重超過7%,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為社會帶來大量就業崗位。
中國房地產報:現在有不少國內的建筑企業“走出去”,你認為這對中國建筑企業意味著什么樣的機會?
李禮平:中國建筑企業“走出去”從一開始的援外建設到承包建設,再到依托“一帶一路”的國家倡議,中國建筑企業迎來“走出去”良好的發展機遇。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中國企業承建的肯尼亞蒙內鐵路,蒙內鐵路作為肯尼亞建國以來最大的基礎設施,已經逐漸成長為中非“一帶一路”合作的標桿項目。
未來我國建筑企業應順勢而為,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去”,開展對外工程承包、工程咨詢設計、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等國際合作,為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房地產報:你認為想“走出去”的企業要注意哪些風險防范,中國貿促會建設行業分會可以提供哪些幫助?
李禮平:首先,中國建筑企業參與國外項目建設,政治風險是要放在第一位考慮的,我們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可以幫助企業提前判斷其所拓展業務的國家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可以幫助企業拓展業務渠道;再次,建筑行業企業的業務標的大,周期長,合同雙方容易發生糾紛,且問題一旦出現,企業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我們可以為企業提供一些法律服務。
中國房地產報:地產行業這幾年很難,作為房地產的下游行業,建筑行業該如何解決費用拖欠問題?
李禮平:近年來,開發商的資金到位率一直不理想,費用前清后欠、邊清邊欠的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以來,更是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2022年1~9月份,開發商到位資金為11.4萬億元,同比下降24.5%??陀^來說,建筑企業需要和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才能謀求可持續發展。建議建筑企業要注意甄別合作開發商的資金狀況,盡量選擇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合作。
中國房地產報:建筑業是碳排放大戶,你認為該如何響應國家關于“雙碳”工作的部署和要求?
李禮平:我們應當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新精神,判斷新形勢,適應新要求,把握新機遇,不斷堅持推動建筑行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當下,建筑企業必須立足新時代,搶抓新機遇,積極走“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發展之路;要積極按照“工業建造+智能建造”的方式來改變傳統建造方式,繼續提高效率;要加大科研投入,加速科技賦能建筑轉型,創造建筑數字資產,實現建筑業的創新發展。與此同時,也要從根本上改變當前城鄉建設領域存在的“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突出問題,從而推動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房地產報)